越陳越香的羅馬情懷
羅馬風情VESPA專題報導
劃時代的移動工具
二戰後的時代,因應社會發展需求所被創造出來的全新運輸工具,運用航空工程的技術打造出獨一無二的速克達,造就了現今的Vespa!獨特的造車理念以及對設計上的堅持,使得Vespa的車款數十年如一日,即使過超過半個世紀,依舊能在任何一台Vespa上,看到原始車款MP6的身影,證明這輛車劃時代的價值,也是為什麼直到今日,全球各地依然如此風靡Vespa的原因!
VESPA的起源
早在19世紀末,20歲的Rinaldo Piaggio創立了名為PIAGGIO的公司,最初製造船的內部設備起家,在進入20世紀的前夕,這間公司的業務就已經非常廣泛了,包括製造鐵路車輛、引擎、有軌電車等等,觸及的事業相當廣泛。
如同世界上許多工業大廠發展一樣,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過後,扭轉了PIAGGIO往後的方向,轉為製造飛機、航空機具、軍用飛機等,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PIAGGIO位於Pontedera的工廠被同盟國的聯軍給炸毀,戰爭結束後,Piaggio意識到戰後情勢以及經濟發展方面,決定將公司導向輕型的運輸開發,因為這個契機,造就了今日風靡全球的Vespa。而在義大利當地與PIAGGIO一樣在戰後結束飛機製造業務轉而生產機車的還有知名的賽車王者──MV AGUSTA。
PIAGGIO公司最早製造出來的速可達──MP5 Paperino
第一輛VESPA的誕生
戰爭進入尾聲的1943年,Enrico Piaggio希望能夠打造出經濟實惠的產品,儘可能符合消費者的需求,交由工程師Renzo Spolti打造出了名為MP5(Moto Piaggio 5)的摩托車,不過這輛車被設計出來時,Enrico Piaggio並不滿意,所以又重新請航空工程師Corradino D’Ascanio重新設計過,有趣的是,工程師本身對摩托車興趣缺缺,他認為這種機械體積大、笨重、鏈條又髒兮兮的,騎乘起來既不舒服又容易破胎,但是他卻運用在航空工程的專業,打造出名為「MP6」的原型車款!這輛車可說是Vespa的原點,已經與現今路上能見到的Vespa車系相去不遠,裝置在把手上的換檔方式、鋼製單體式車架、直接連接後輪的驅動系統及類似飛機起落架的前懸吊結構,當老闆Piaggio看到這輛MP6時,直呼:「簡直就像是一隻『黃蜂』(Vespa)!」,於是乎「Vespa」就這麼誕生了。
在MP6完成的隔年,正式以Vespa 98命名,並且設計了全新的PIAGGIO四角形商標來取代原先航空事業所使用的翅膀商標,奇特的外型馬上就成為了大眾注目的焦點,並且在第一年就售出了2484輛的亮眼成績。
VESPA由台灣偉士伯引進後很快的就在台灣大放映彩
早在1946年,PIAGGIO公司就已經把這種類似於汽車的車架結構發明出來並且申請專利,一體式的鋼製車架,能夠罩住所有的機械結構。
吹進寶島的羅馬假期
民國40年代,國內的機車全數都是仰賴進口,由貿易商行自行進口、販售,就像當時慶豐行進口HONDA機車、功學社進口YAMAHA等等,在民國47年,「王福記貿易股份有限公司」取得了PIAGGIO台灣地區的代理權,從義大利進口Vespa,大受歡迎,但過了幾年後,政府鑒於外匯短缺的關係,將整車進口列為管制項目,改為進口零件並在國內加以組裝販售。
直到50年初期,由於摩托車一直仰賴進口,國民政府為了發展國內的工業水平,開始規範機車必須要有自製率,即販售的車輛不得全仰賴進口零件,規範部份零組件為自行加工生產,並且自製率的項目以及比例逐年提高。
為了達到政府的要求,50年代開始,國內機車廠如雨後春筍般林立,機車市場不再是以貿易商引進、裝配為主,而是必須自行生產、組裝
。有鑒於此,王福記貿易在民國54年成立了「台灣偉士伯股份有限公司」,並且於57年推出了我國第一輛自製的速克達。
現今一就有許多追求"老偉士"的車主
推出過Vespa車系的製造商
Vespa在民國6、70年代相當受歡迎,當時與PIAGGIO合作的還有羽田機械及百吉發,羽田機械成立了「比雅久」(PIAGGIO的諧音)公司來販售Vespa車系,而百吉發則是跟印度BAJA車廠合作,BAJA是PIAAGIO在印度的授權製造商。
兩間公司生產Vespa系列車款的時間並不長,都在70年初捨棄歐系車款改投奔日系的懷抱,因為從70年代開始,日系的速克達在台灣快速竄起,更輕便、免換檔的特色使用起來更加方便,很快的就攻佔了台灣的年輕族群市場,就連台灣偉士伯當時銷售量也是節節下滑。
百吉發(PAIJIFA)早期與印度BAJA技術合作推出與VESPA相似的車款
影響全世界的次文化─MOD'S
代表MOD'S 摩斯的圖騰
二戰結束後的世界
在二次大戰結束後,全球的工業重心都由軍事用途轉移到了交通運輸,這時正是機車蓬勃發展的時期,和平時代的到來,以及戰後嬰兒潮的誕生,衍生出了許多當時代的次文化,像是美國就有由退役軍人組成的H.A.M.C(地獄天使機車俱樂部),而在英國則是發展出了Mods(摩斯)以及Rocket(洛克)兩種與摩托車息息相關的次文化。
摩斯文化的起源
Mods的單字其實取自Modernism,也就是現代主義、或也因音譯稱作摩登,起源於60年代的英國,很快的就感染了全英國的青少年,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所出生的年輕世代,Mods正式這個世代年輕人的流行文化,對於音樂、時尚以及流行的執著是Mods的表徵,而戰後的和平以及自由,讓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更能有自己的想法。
最早的MODS出現在50年代末期,由於大多數人來自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,崇尚外來文化以及義大利的美學,相較於國內摩托車(TRIUMPH、NORTON
、BSA)外露式的引擎以及充滿黑油的鏈條,義大利生產,由外殼包覆住所有零件的速克達(VESAP、LAMBRETTA)、優雅的騎乘姿勢,自然成為這些族群的代步工具。
60年代初期,勞工階級的下一代,逐漸被MODS文化給吸引,為了表現自己,年紀輕輕就出外打工,買高級的西裝、去咖啡廳、上舞廳跳舞等等。
偉士牌或是藍美達機車,裝備移植至汽車的大燈,是早期MOD'S的標準配備
國外的MOD'S所騎乘的藍美達速克達
國內的偉士牌玩家所改裝的MOD'S Style車款,可見到德國汽車大廠的廠徽,因為最早期的MOD'S幾乎都是沒辦法擁有汽車的藍領階級,所以喜歡在自己的速克達上裝載汽車大燈、貼上汽車大廠的廠徽
MODS的相關文化
許多接觸到MODS的人都是先認識VESPA,在把玩VESPA速克達後再認識MODS,但其實MODS代表的是一種風格、文化、以及生活方式,他們以音樂以及服裝來定義自身的生活態度,而這些自稱為是MODS,因為VESPA以及LAMBRETTA符合他們的美學以及風格,所以選擇使用這些速克達作為移動工具,MODS的範圍非常廣,擁有自成一格的文化、生活態度、穿衣哲學、音樂、電影,有人這樣形容道:「如果你是一個MODS,那麼你二十四小時都會是MODS。」
闡述MOD'S文化的電影─四重人格
MOD'S族偏愛的服飾、美軍軍裝大衣Parka
LAMBRETTA的重生
與VESPA同樣為義大利義大利的速克達製造商,早期在台灣是由裕隆所生產,鐵製車殼以及打檔設計與VESPA相同,在英國同樣是最受MODS歡迎的交通工具。
LAMBRETTA在70年代的時候因種種問題結束生產,直到近幾年才又再度出現在市場上,同樣維持著不變的鐵製車殼,並且把傳動方式改為無段變速(CVT), 不過國內目前沒有任何販售的相關消息。
與偉士牌相同,同樣使用這種相當於汽車結構的鐵製車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