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wasaki Z800 Z系列40週年的巔峰之作
Kawasaki Z800
Z系列40週年的巔峰之作
「Z」一直是Kawasaki街車的代名詞
從最早的Z1開始
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十個年頭
因此Kawasaki特別將Z750
從內到外徹底修改
造就了這款全新的街頭猛獸
一路走來的Z系列
集大成於一身的中量級街車
40週年的驚人之作
在科隆車展會場,伴隨著眾人的讚嘆聲與不絕於耳的快門聲,Z800在無數的鎂光燈前正式與世人見面。
遙想1972年,Kawasaki Z1在日本作為暴走族的座騎,和Honda CB750 Four以及稍晚登場的Suzuki GS750一爭高下,轉眼已經過了40年。當所有人都在推測Kawasaki今年會有什麼動作時,果然在修改了諸多車款的規格後,這台Z800無疑是大家引頸期盼的最終答案。
雖然說Z1讓Kawasaki的氣冷並列四缸引擎躍上舞台,直到ZEPHYR為止才畫上句號,現在談到Z系列時,大家比較熟悉的水冷並列四缸引擎是從1984年發表的GPZ900R開始才採用,算一算也將近30年了,這也能看出當初在設計引擎時所下的功夫之深。
由Z750的748cc引擎修改成現在的806cc,除了更充沛的動力外,更流利且更具設計感的外型也是眾人矚目之處。與前一代相比用料也大幅度升級,讓操作性隨之提升。根據Kawasaki的說法,Z800所擁有的輕快操作性,是過去所有Z系列中前所未有的。
新型的引擎讓最高馬力從原本的105.6PS暴增到113PS,但引擎整體卻大幅進行輕量化改良。新設計的鋁製汽缸讓引擎重量成功下降了1公斤,活塞也經過特別處理讓重量比以往輕了10%,而且各種轉速域的操縱性也都優於以往的Z系列車款。
排氣管造型一直是決定NK車造型吸睛度的要素之一,Z800除了擁有造型搶眼的頭段外,廢除中段後直接接上消音器,外型有如賽車一般搶眼外也是為了讓操縱性再次升級。消音器的倒三角形設計在帥氣之餘也是確保內部的容量,兼顧了性能與噪音問題。
升級過後的引擎,將Z系列街車帶入了新的境界。
向外凸起的曲軸箱是引擎最美的地方之一。
排氣量雖然增加,但活塞和汽缸卻是瘦身有成。
從低轉到高轉的出力,較Z750有了大幅度的提升。
極富設計感的排氣管,無論性能還是外型都是研發人員的力作。
無論是外型或性能
Z系列的革新將永不止步
銳利外型下的平易近人
Z系列被定義為街車時開始,誰都能輕易上手的操縱感一直是研發人員所注重的要素。Z800當然也不例外,無論是引擎的掌控難易度,或是騎乘時的觸感都是開發重點。
採用高張力鋼材打造的背骨式車架,除了保有原本重量上的優勢外,也配合引擎重量來進行結構上的調整,讓全車的配重上更能取得平衡。
KYB製造的41mm倒叉讓Z800擁有優越的殺彎性能,而後懸吊一樣採用KYB的產品,但有別於以往的是,追加微調功能讓騎士能自行針對騎乘需求而調整,安裝位置偏左也是為了要與右側的排氣管取得左右平衡。
雖然Z800並沒有使用輻射卡鉗,但Nissin的對四卡鉗搭配大直徑的310mm浪花浮動碟盤,相信其制動力依然是無庸置疑。而Kawasaki表示Z800 ABS版本所使用的是目前世界上體積最小,也是最新型的ABS系統,這在Z800的安全面上增添了不少分數。
外型更是Z800引人注目的一點,用刀刃切削出的線條搭配有如猛獸雙眼一般的燈具,光是如此就散發出睥睨群雄的氣氛,高速奔馳時更像是盯上獵物的猛獸,迫力十足。
Z系列的40週年大作,可以看得出Kawasaki的用心,決不「為改款而改款」,讓許多車迷再一次為之瘋狂,這就是Z系列永遠無法取代的魅力。
鋼管車架的輕量優勢,加上工程師精心計算的配重,讓Z800平衡性更優越。
高制動力的煞車系統以及大直徑倒叉,運動性能不必多做解釋。
可調式懸吊讓騎士更方便外,其配置也能看出工程師的巧思。
頭燈可說是一台車的眼神,那麼Z800眼神可說是侵略性十足。
新設計的液晶儀表,可隨騎士喜好進行三種顯示模式的變換。
Kawasaki Z800規格表
引擎形式 水冷四行程並列四缸16氣門DOHC
內徑×行程 71×50.9mm
總排氣量 806cc
壓縮比 11.9:1
最大馬力 113hp/10200rpm
最大扭力 8.5kgm/8000rpm
排檔方式 往復6檔
前懸吊系統 KYB 43mm可調式倒叉
後懸吊系統 KYB 中置可調式單槍
煞車系統 310mm雙碟+NISSIN對四卡鉗
250mm單碟+NISSIN單活塞卡鉗
輪胎(前) 120/70 ZR 17
輪胎(後) 180/55 ZR 17
長×寬×高 2100mm×800mm×1050mm
座高 834mm
軸距 1445mm
油箱容量 17公升
乾重 229/231公斤(ABS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