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GO G-MAX 150水冷測試報告 彎道戰神剽悍實測
PGO G-MAX 150水冷測試報告
彎道戰神剽悍實測
過去對於G-MAX過彎的本領就有所領教,今天遇上了進化版的「G-MAX150水冷」,在更為強大的動力加持下,讓原本運動性能就很出色的G-MAX更是如虎添翼。
同時G-MAX水冷在配備上也進行了升級,實用性大幅度擴充提升後,讓這輛彎道戰神不只是山路上的玩具,就算是日常生活的走行,也變得更加便利好騎。各條件幾乎達到頂點,加上不算貴的價格,對於許多G-MAX的死忠車迷想必也極具魅力。新世代彎道戰神的神話,也在此展開序幕。
外觀上G-MAX水冷與前一代的相差不多,不過因為引擎的不同,內部也有大幅變動。車架及懸吊都有重新修改,原有的油冷排也被水冷的散熱器所取代
規格表
引擎形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水冷四行程單汽缸
總排氣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50㏄
壓縮比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1.3
最大馬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6.5ps/8500rpm
最大扭力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4.1N-m/7000rpm
變速方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CVT
車身長寬高…………………1885×730×1170㎜
車重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138㎏
油箱容量……………………7L
前輪胎規格…………………120/60-13
後輪胎規格…………………130/60-13
建議售價……………………NT$88,900(含牌險)
水冷動力之最
雖然是大改款上市,動力及配備也經過了升級,就這點來說PGO原廠可算是誠意十足,不過在外型上依然維持舊有的型態,缺少了些令人驚艷的感覺,不可否認有點讓人小失望。反觀其他車廠經常運用換車殼的做法,就號稱全新改款的新車,而這次PGO反其道而行,追求著車輛內在的本質。
雖然外型沒變,不過置物空間的升級、重新設計的多連桿後懸吊以及新的儀表設計,確實讓他的機能性與實用性提昇了不少。
坐上新改款的「G-MAX150水冷」,其騎姿表現方面與上一代車款差異不算大,不過當你一轉動油門時,一切感覺又都不一樣了。PGO原廠公佈「G-MAX150水冷」最大馬力達16‧5ps,即使曲軸的動力傳到後輪因磨耗的損失而打些折扣,也應該有13ps以上的水準,這樣的動力已經足以媲美小改的車輛或國內C組的賽車。
實際騎乘時,一轉動油門就能感受到其威力。以138㎏的車重來說,「G-MAX150水冷」可算是大塊頭,然而轉動油門前進的時候卻能不費吹灰之力。不論是低速巡航騎乘,或者是高轉時的再衝刺加速,「G-MAX150水冷」總能滿足騎士所有的要求,除了天霸王級的國產大排氣量大羊外,目前國產的中小型速克達之中,應該難有足以與「G-MAX150水冷」抗衡的機種。
極端的設計
「G-MAX150水冷」使用了BOSCH新一代噴射系統,可隨路況、氣溫等條件的不同,計算出最佳的運轉模式。在山路中,需要大油門及充足的扭力幫助過彎,即使是在上坡的路段,其後輪輸出的威力,也似乎沒有衰減過,可說是十分的強悍。
煞車方面從前一代的浪花碟改成圓碟,官方指出圓碟與煞車皮接觸面積較大,所以在煞車力道會有更強的表現。而前對四後對二的卡鉗配置也十分的理想,不論是在上下坡的煞車點,「G-MAX150水冷」始終能夠給與最適合的制動力,以維持循跡性與抓地力。
雖說是彎道最強戰神,不過這款強悍的戰機依然有其美中不足的地方。稍高的座高,雖說還不會造成騎乘上的問題,不過對於個子較小的騎士來說,在停車靜止時其座高加上車重,恐怕會造成些許的麻煩。另外為了保留後座的乘坐空間,因此前座設計的位置過於向前,造成騎乘三角過於拘緊,這對於身材較高大的騎士來說可能會顯得不自在。
也因為它那過於向前的前座位置,讓騎士在過彎時難以找到較好的騎乘姿勢,使騎士無法安心地發揮其彎道戰神的潛力。所幸以上問題可以靠修改座墊來解決,對於騎乘感較要求的車主,只好再多花一筆錢修改切削座墊的造型了。
試車手感想
不同於他廠只是修改外殼就聲稱是新車的作法,「G-MAX 150」水冷在引擎及車架方面都有大規模的變更與修改,雖然外型不變,但是以定義來說,他確實算是一款全新的車款。不過最為可惜的一點也是花費了這麼多時間與金錢,打造出一輛全新的彎道戰神,但外觀仍維持舊有的設計,離真正的「全新」只差臨門一腳。
另外騎姿設定方面也有待改進,雖然對於G-MAX迷來說不是問題,只要靠小修改就可以解決。不過如果是由原廠一併處理,那會更好些。
當然G-MAX 150水冷還是有許多優點,譬如說充沛的動力,以及實用化的置物空間與12V車充座,讓G-MAX 150水冷變得更為實用。另外,儀表板的瞬間油耗資訊,也可以協助騎士如何更有效率的控制油門與速度,這也是一般的小車所沒有的功能。
而且G-MAX本身擴充改裝的空間相當的大,在展示發表會中的改裝式樣也只是牛刀小試,而各種不同改法的玩車樂趣,才是G-MAX當中的醍醐味。
戰鬥力指數突破百分之百
以速克達來說G-MAX的座高並不算低,另外前座位置設定也過於往前,因此騎姿顯得欠缺自由度,車手不易找到較佳的騎乘姿勢
超大型的步進式轉速表以及千變萬化的液晶顯示螢幕,可以切換各種顯示模式,讓車主得知各種不同的行車資訊
油箱位置設計在車體的中央,即使載滿油料,車體重心變化也不易受到影響
排氣管防燙保護措施做得十分完善,其中還有類碳纖維的防燙外蓋,看起來更具跑車特質
前煞車配備了220㎜碟盤及對四活塞卡鉗,可說是小車中最強的煞車配備
置物箱空間可說是一大進步,讓實用性大增的彎道戰神不再只是一輛過彎的大玩具
置物箱旁的12V車充座,對於越來越依賴3C產品的現代人來說,可說是相當貼心的設計
經過兩年的修改及開發,讓G-MAX的車架得以安裝最新的VORTEX水冷引擎
大燈外型維持之前的設計,而燈座則使用了H4規格的高亮度大燈
G-MAX的防滑坐墊,不論前後座都有充裕的乘坐空間